备课资料一、行星新定义2006 年 8 月 25 日,来自全球的 2 500 名科学家和天文学家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 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对此许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从儿时起就一直熟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概念如今要被重新定义,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降级”?“行星”这个说法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近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 世纪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 9 颗.此后,“九大行星”成为家喻户晓的说法.不过,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布朗等人的发现使传统行星定义遭遇巨大的挑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行星定义,意在弥合传统的行星概念与新发现的差距.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降级为“矮行星”.二、开普勒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4—1630),德国天文学家,幼年体弱多病,12 岁时入修道院学习.1587 年进入蒂宾根大学,在校中遇到秘密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在他的影响下,开普勒很快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忠实维护者.1591 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来想当路德教派牧师而学神学.因得到大学的有力推荐,中止了神学教程,去奥地利格拉茨的路德派高中任数学教师,开始研究天文学.1596 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第谷的赏识,应邀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台做研究工作.1600 年,到布拉格成为第谷的助手,次年第谷去世,开普勒成为第谷事业的继承人.开普勒视力不佳,但还是进行了不少观测工作.1604 年 9 月 30 日在蛇夫应附近出现一颗新星,最亮时比木星还亮.开普勒对这颗新星进行了 17 个月的观测并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