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力的合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二、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学生情况分析全班 48 名学生,基础中等。思维上男生比女生活跃。我把全班分成 8 组,每组至少有 3 名男生。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启发式教学、归纳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CAI 课件,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三角板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用):方木块 1 块、弹簧秤 2 个、橡皮筋 1 条、20cm 细线 1 条(两端打好套)、白纸 1 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 甲、乙图中物体静止,若甲、乙图中物体完全相同,力 F和力 F1、F2 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都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力 F 和力 F1、F2 的作用效果相同复习、提问、引课二、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例子?多媒体演示打夯、提水、拉纤、抗洪救灾中解放军搬沙袋等创设情境,暗示团结精神可嘉,情感教育用心 爱心 专心F1F2 F1 F F1 三、师生共同总结:1.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2.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3.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4.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得出知识点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力 F 和力 F1、F2 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那么力 F 和力 F1、F2 的关系如何可能是 F=F1+F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想象,发挥创造性思维五、用实验来验证学生猜想几点说明:找自愿的学生说明实验方法:1.先用两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使它产生一定的效果,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另一端到某一点 O;2.再用一个力作用于同一点上,让它产生与第一次的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橡皮筋拉到点 O。3.记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画出各个力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