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教学重点:解决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教学难点:超重和失重中压力和拉力的计算。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 计算分析法、实验观察法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秤、钩码、台秤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大家想一下,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上发生过那些重大事件? 学生回答:神州五号,神州六号上天,嫦娥一号奔月……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情景呢?我们现在就来看一段宇航员处在太空时的情景:多媒体展示视频:太空失重现象 。其实,在太空中,宇航员不仅要适应失重现象,还要承受超重的考验,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研究什么是超重与失重。板书:3-7 超重与失重二 新课讲解:1 物体的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 我们通常怎样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呢?学生回答:通常情况下,我们要保持物体静止,再来读取测力计的读数。教师讲解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显示的是弹簧对重物的拉力,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二力平衡时拉力等于重力,故可以显示出物体的重力大小。把钩码钩在弹簧秤下,保持静止状态,观察弹簧秤读数? 向上加速运动,弹簧秤读数如何变化?向下加速运动,弹簧秤读数如何变化?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讨论得出:用心 爱心 专心向上加速运动,弹簧秤读数大于物体的重力;向下加速运动,弹簧秤读数小于物体的重力。教师分析:向上加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上,此时拉力大于重力,向下加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此时拉力小于重力。如果换做台秤,做同样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分析:向上加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上,此时压力大于重力,向下加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此时压力小于重力。多媒体展示视频:升降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验证学生的分析结果。教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超重和失重。板书:1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