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一、教材分析⒈ 教学目标⑴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 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③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⒉ 教学重点1、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制作及其使用。⒊ 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⒋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⒌ 教具和媒体 教师用:课件、实物投影。水球(一个)、弹簧(好、坏各一只)、拉力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不同构造)、钩码(200g 的两个)。 学生用: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铝导线、弹簧测力计、气球(以上各一个)、钩码一组。二、教学过程实录㈠、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生: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实验,请说出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物理学道理?(演示)用力捏水球,水球变形。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㈡、新授: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开始!生:设计并操作实验。师:请一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生: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铝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师:还有不同实验吗?用心 爱心 专心生:气球用力压,扁了。(失去力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讨论:以上这么多实验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呢?生:共同点是:这几种实验器材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变形。不同点是:有的不受力时恢复了原状,有的不受力时却不能恢复原状。师: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是哪些器材? 生:弹簧、直尺、橡尺筋、气球。 师: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一样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弹性。 师:(板书)一、弹性。谁能给弹性下个定义呢? 生: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