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五上)单元第一单元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2、体会师长对学生的深切期望与学生对师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以及孩童的机智与活泼。3、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从结构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意义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上升为理性。4、感知演讲稿的语言形式。同时积累古诗,感受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情分析这个单元是学生由中年级进入高年级学习的第一个单元。在前四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本单元为学生平稳进入高年段的学习进行过渡。高年段的各类素养训练目标不可能在一个单元内一一落实,结合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一些具体的表达方法。以读懂一篇课文为例,一般可采取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全文,对课文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弄清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以及什么事。第二步:边读边想,理解难句及自然段的意思。第三步:再读全文,在理解自然段的基础上,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全文。课题1、师恩难忘教材分析内容简析本文是根据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的《老师领进门》改写的,叙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教学有方的乡村老师形象,表达出自己对老师深深的敬重和感激之情。语言特色1、文章叙述平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动人。2、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从上千节课中,选择“我”平生第一堂语文课来写田老师爱讲故事、善讲故事的特点。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了通过“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句直接写出田老师讲故事的精彩,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来衬托。素养培养目标常规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等词语。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积累尊师的名言警句。4、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核心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学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2、学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结合习作1进行训练)教学设计举隅(或教学建议)学“上课”,理解重点词语1.师: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指名学生模仿田老师的动作、语调、表情读第5自然段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2.作者在听故事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后读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3.用“身临其境”造句。4.师:作者听得很认真,可见田老师的故事编得怎么样?指名回答:引人入胜,娓娓动听……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同时点出了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也说明“我”对田老师的喜爱、钦佩之情。田老师的故事真是天下一绝,难怪作者听得如痴如醉。5.速读课文第二段(3——7),找出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而且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6.同桌讨论,指名汇报。7.练习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造句。悟“写法”,指导习作选材师: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了,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下面由我们班的男同学们带着作者的感情深深的,动情的,大声的齐读第7自然段。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是啊,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田老师是一位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好老师,真是值得我们敬佩与赞颂。对作者有如此重大影响的老师,作者要写他,一定有千言万语。可在这篇短短的文章中,作者是怎么来表达的呢?重点写了什么?生:重点写了田老师给我们上课的事。师:田老师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