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0世纪50一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2.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①十月革命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新经济政策④戈尔巴乔夫改革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4.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A.苏联B.中国C.德国D.日本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国家名称的改变B.社会制度的改变C.经济体制的变化D.两极格局的结束6.下列表述中,符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历史特点的是A.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B.种族矛盾尖锐,地区冲突不断C.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局部改革D.发展经济,走向区域联合7.下列属于同一性质改革的是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戊戌变法④俄国十月革命⑤赫鲁晓夫改革⑥1956年匈牙利的改革⑦中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⑧1991年苏联解体A.①②⑤B.③④⑦C.④⑤⑧D.⑤⑥⑦8.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9.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小明同学围绕“印度的独立和振兴”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A.独立时间B.斗争对象C.领导人D.发展状况10.二战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各有特点,其中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的国家是A.印度B.韩国C.新加坡D.沙特阿拉伯11.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后,遗留下不少严重问题,特别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是南亚地区持续动荡的主要因素。与这种局面出现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苏联12.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A.经济全球化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C.拉丁美洲的独立D.亚非拉的奋起13.解读下列表格可知表意在向我们传达下列哪一信息年份196019601960196019601960196019601960独立国家尼日尔刚果乍得马里扎伊尔马达加斯加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贝宁克麦隆加蓬中非多哥索马里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A.非洲独立年B.黑暗大陆C.美国后院D.东欧消费者的天堂14.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之间的冲突A.美国与阿拉伯B.印度与巴基斯坦C.以色列和美国D.以色列与巴勒斯坦15.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其主要体现有①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增多②美国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③苏联解体④非洲掀起民族独立的浪潮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二、简答题16.合作探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俄国历史时,以分组的形式,组织了一场辩论会,题目是《改革与革命》。(10分)导言:俄国近现代以来,曾经历过三次历史剧变,第一次是1861年改革,第二次是十月革命,第三次是苏联解体。过程:关于1861年改革,辩论的主要观点是甲组乙组(1)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看,上述两组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你觉得应如何全面地评价这次改革?(3分)关于十月革命,辩论的主要观点是甲组乙组(2)上述甲组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说明乙组同学观点的正确性。(4分)关于苏联解体,辩论的主要观点是甲组乙组(3)你同意上述哪组同学的观点?请你结合中国的史实说明你的认识。(3分)总结:通过辩论,两组同学对俄国这三次剧变的历史达成了一个共识:不管是改革还是革命,都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