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意义 孔子把“恕”作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我们是否也该把“恕”作为自己终生奉行的一个字从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只要我们每位老师凡事都能切实从家长及学生两方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自己不想、不同意、不喜爱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绝不能因为自己而发生在别人身上”即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全句解释是――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吗?”孔子说:“大概是‘恕’这个字吧!自己不喜爱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当时,孔子把“恕“作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他对“恕“的解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几千年后的今日,在我们大力提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该把“恕“作为自己终生奉行的一个字从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说明一下我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即:“自己不想、不同意、不喜爱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绝不能因为自己而发生在别人身上“。据此,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同样可以作为我们老师终生奉行的一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在我们老师群体中,无一不是家长抑或将来也要成为家长,我们的子女必在(或曾在、或将在)某一学校接受某一阶段的教育。作为家长,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呢?我想,所有家长的答案应该都不会脱离以下内容: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心;要有(教学)水平;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喜爱且能“应付”考试);要有礼貌得体的言行;要有榜样意识――“身正为范”嘛;要有广而丰富的知识面;不要无缘无故地开展有偿补课(更有甚者,上课“点到为止”,从而让学生非参加有偿补课不可。);不责骂、处罚学生,等等。也就是说,作为家长,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不负责、没爱心、没水平、低俗、势利、无榜样意识、常责罚学生的老师。既然如此,作为老师,我们不妨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以上家长的答案逐条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家长心目中希望遇到的老师形象呢?亦或是有丁点儿符合家长不希望遇到的老师形象呢?假如我们作为家长,深切地思考以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