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1 1、自主探究,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育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板书课题,围绕“借”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 向谁→借→结果? 怎样 2、观察课件演示: 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评:直入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 3 至第 5 自然段 1、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 (向谁借“△△”,怎样借“ ”,结果怎样“○○”。) 2、全班沟通: 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老师相机指导。) 例如: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用途,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生: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假如借给它,小鱼就没有尾巴了,它会沉到水里去的。 生:小壁虎那么小,老牛那么大,尾巴怎么接到小壁虎的身上呢? 学生发表许多意见。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信任大家经过努力,也能成为作家的。那么,你们读读看,小鱼、老牛、燕子的话该怎么读?为什么? 学生有滋有味、摇头晃脑地读。 指名学生读,组织全班评议。 可从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结合动物的特点评议。 评:“动态生成”是“新基础教育”试验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备课不是简单地备教材,而是备学生,备可能。此处的教学,老师不仅关注“导”的进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其他问题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