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本文是小学生苗苗对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完全口语化,浅显易懂。季老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苗苗是一名谦虚好学的小学生。两者的对话让我们明白: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育中西贯穿、古今贯穿、文理贯穿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育学生阅读习惯。 本文作为阅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语句,完全口语化,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老师只需起到激趣、点拨、引领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先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使之饶有兴趣地了解课文内容;再梳理苗苗的问题,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然后扩展阅读,鼓舞学生读整本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鼓舞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1、认识 3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1 课时。 1、编写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老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 12 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