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杂谈 〖异步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统揽全篇〗 老师设计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大放小,不要斤斤计较于细节问题。只有对全篇课文的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方能运筹帷幄。因此,在设计问题前,必须对课文、课后的练习,配套的练习材料以及教学参考书了如指掌。对以上内容的掌握,一般经过如下程序:先看课文一遍,结合课后练习思索一下,再看一遍教参,然后再将以上几个步骤所得的信息加以综合归纳,加以过滤,去粗取精,形成清楚、完整的思路,达到高屋建瓴之势。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在钻研教材、教参后,结合自己的体会,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它和别的书有何不同之处? 2、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围绕第一本书追忆起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的? 以上三个问题,从整体上概括了本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意义,少而精。 〖让阅读的枝头缀满个性的花朵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思考与对策〗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老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 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老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宝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漂亮,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全国著名特级老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说: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 如《我的第一本书》末句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可引导学生概括出:父亲的教育,父亲的希望,友情的重要,亲情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等。 〖话语飘香满堂彩〗 听好的语文课如同读一本好书,让你爱不释手,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语文老师以其自身典雅优美、风趣幽默、生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