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 1 第二课时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进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 9 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 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仔细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