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设计 一、学情调研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哲人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都是强调了调查讨论的极端重要性。课程改革要落在实处,首先要从学情调研入手,弄明白学生什么地方已经明白,什么地方通过自学可以明白,什么地方必须有导师指点才能明白,然后才能因材施导,有的放矢。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开始《木兰诗》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去征求学生的意见: 1、你知道花木兰其人其事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借助工具书和课本的注解,你能读懂《木兰诗》吗? 3、你在自学《木兰诗》时遇到了哪些自己独自解决不了,合作学习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4、你希望老师给你的学习提供哪些帮助? 两天后收回问卷,进行研读分析,使人大开眼界: 关于问题 1:回答知道花木兰其人其事的百分之百,知道的途径则五花八门:有听大人讲的,有看图画书知道的,有看电影、电视知道的,有从网上了解的等等。至于了解的程度则差别较大。 关于问题 2:回答基本能读懂的占多数,少数学生只能读懂或猜到其中部分语句的意思。 关于问题 3:主要是对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理解困难,还有就是对诗中的一些数字的运用不太理解等。 关于问题 4:希望老师完整讲解一遍《木花诗》的大意,重点讲解一下一些难理解的诗句;希望听一听老师对课后练习的见解;希望从老师这儿了解更多关于花木兰的故事等。 二、导学设计 根据学情调查,这一课哪些要讲哪些不要讲,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都很清楚了,据此设计导学计划,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因此这一课的导学计划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主要任务是讲解花木兰英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了解注解①,并简介乐府民歌的有关知识。 第二环节──复述故事: 引导学生将全诗分成为父分忧、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胜利归来和喜回故乡等环节,练习复述。先自己练习,再在小组复述,最后点名登台复述,请全班同学参加评点。 第三环节──疏通诗意: 先请几位同学每人讲解一小段,讲不好的由其他同学补充帮助。全部讲完后,再由导师完整地讲述一遍,特别讲清楚同学们感到疑难的那些问题。 第四环节──讨论沟通: 围绕课后练习提出的问题,请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导师作为讨论者之一,平等地参加讨论,发表见解。讨论之后师生一起总结: 一千多年来,木兰花形象一直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有: 其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忠孝的美德,木兰代父从军,既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