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杂谈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高中语文教学〗 借助示意图形投影,使学生学得易学得好: 运用图片投影,利用具体、直观的图形;辅助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常涉及古地理等文化常识,学生对此较陌生,给理解课文造成了障碍。如《烛之武退秦师》一课记叙的是春秋时期秦晋郑之间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假如学生清楚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那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得多了,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投影《秦晋郑地形示意图》,加上老师的导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化难为易了。 〖让教案预设富有弹性〗 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 传统教案中,老师是本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从教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案中则必须将学生放在首位,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如学生学习《拿来主义》时可能会问:为什么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也会使人产生恐怖?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会问:为什么佚之狐认为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是十分可贵的,这说明他们认真地钻研过课文。同时,他们对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充满了期待。假如老师只是看看教参、读读课文是发现不了或者说估量不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因此必须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哪些是注释中没有或解释得不清楚的,哪些是容易引起怀疑的,哪些是容易激发学生联想从而产生较高层次的问题的学案中对学生的提问准备得越充分,上课就越从容,而问题能当场得到解决,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课堂,就是互动的、活泼的、充满灵气的。 〖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阅读教学往往容易走入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究和讨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所以阅读教学要避开满堂灌,应提倡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老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育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老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