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课后练习及答案 上完了课,我们还需要做一些练习进行巩固,今日我我分享的《短文两篇》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够对于同学们温故知新有所帮助。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 狡黠( ) 2 藻饰( ) 3 诘难( ) 4 滞碍( ) 5 味同嚼蜡( ) 6 吹毛求疵( ) 7 矫( ) 8 睾( )肾 9 阐证( ) 10 要诀( ) 二、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 味同嚼蜡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寻章摘句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豁然贯穿 比方故意挑毛病,找缺点。 因小失大 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三、文学常识填空 1、《谈读书》一课选自《 》,作者 , 国 家、 家。著有《 》、《 》等。 2、《不求甚解》一课选自《 》,作者 , 作家。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 2、在《谈读书》中,作者所表明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3、《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结构是什么? 4、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五、课内文段阅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能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