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综合资料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好品质。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推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 4 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重在培育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注音自学生字读音,检查识字情况,对读不准字音的学生要指导。学完课文,再一次集中读字音,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把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 2、写字教学。 导:上部是巳不是己。 引:左右两部分要摆匀称。笔顺是:引。 敲: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容易写错,笔顺是:。 (三)词句教学 理解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果然、惊讶、向导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理解。 第三段的三句话从字面看并不难,实际上不大好理解,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列宁的思维过程。可采纳连续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如问: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这样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列宁找养蜂人,是边观察边思考,从分析中得到启示,最后找到了养蜂人的。使学生懂得只有会观察,善思考,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 派人惊讶敲门向导莫斯科 (四)朗读指导 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第三自然段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应指导好朗读,读出语气,表现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