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资料助读 中国有句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一 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当然这 是一句夸张的话,不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 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汇合,正如《 圣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希伯莱人的先知耶稣的言论汇合一样。孔子和耶稣都是他们的母亲与人“野合”而生的,即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们似乎都特别的聪慧,因为他们是最热烈的爱情的产儿。一个大思想家对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是一百个。乃至几百个帝王将 相之影响的总和都难以比得上的。孔子和耶稣对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比的影响就是如此。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 。自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却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论语》在中国的地位,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它是历代中国人的人生宝典,至今仍是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青年学子的必读书。 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 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2.有关《论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 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 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 1~9 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 10 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3. 《论语》名句集锦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