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太阳系相关知识150 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诞生了宇宙,宇宙开始膨胀,并慢慢变冷,孕育了包括我们在内的太阳系。 科学家预言,不用 50 亿年,太阳开始逐渐膨胀并慢慢消亡,使太阳系陷入永恒的寒冷和黑暗之中。因此,要想在太阳系外寻找人类新的住所,就必须先对我们的太阳系有足够的了解。1962 年 12 月 14 日,美国“水手 2 号”航天探测器执行的近金星探测飞行使命标志着对行星及新的星系探索的开始。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注意到天上许多星星的相对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但有 5颗亮星却在众星之间不断地移动。因此人们把“动”的星星称为“行星”,“不动”的星星称为“恒星”,并给行星各自起了名字,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其中水星也称辰星,它最靠近太阳,不超过一辰(30 度)。金星又叫太白星或启明星、长庚星。它光彩夺目,是全天最亮的星;火星又称“荧惑”,因它的火红颜色而得名;木星也称岁星,它大约 12 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差不多行经一次(全天分成十二次),古代用它来纪年;土星也称镇星或填星,因为它大约 28 年运行一周天,一年镇守一宿(中国古代把全天分成二十宿)。这就是人们肉眼能看见的五大行星,中国古代统称它们为“五星”,再加上太阳、月亮总称为“七曜”。 近两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又发现了 3 颗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这样,包括地球在内的 9 颗行星就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所有的行星都有卫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家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此外,太阳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彗星、流星以及稀薄的微尘粒和气体等。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作为一颗普通恒星,带领它的成员,万古不息地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太阳系起源包含两个基本问题:太阳系中形成行星的物质从何而来和行星是怎样形成的。围绕这两个问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学说。 1755 年,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首先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他认为,太阳系是由原始星云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演化而成。在这个原始星云中,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