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课时 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前预习 · 预习案【学习目标】1.回顾新闻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所写消息的背景。2.品味语言,找出震撼你心灵的细节,体味作者深沉的情感。3.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4.把握作者的叙事角度,领会这样叙述的好处。【重点难点】1.捕捉并分析作品中极具新闻价值的“反差”,读懂作者的情感和思考。2.通过潜心品味语句,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挖掘本则新闻的价值意义。【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该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下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章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2.了解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每天都有许多人被运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是屠杀(以犹太人居多),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焚毁,简直惨绝人寰!1945 年 1 月,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当时获救的人不足 7 000,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一个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7 年 7 月 2 日,波兰会议通过一项法案,将原址辟为殉难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以此纪念在灾难中不幸死去的无辜者。1979 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识拓展 · 探究案【要点探究】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里有很多否定句,应该怎么理解?2.“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中间的一张有什么作用?4.“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展示这样美丽的画面?5.“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布热金卡“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课堂小结】学完本课,你对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