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第一课时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学习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3.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二、问题探究问题 1:什么是新闻(消息)?问题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问题 3:消息的特点:问题 4:消息的结构问题 5: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课文有哪些特色?三、目标检测: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 ( )(4)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3.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 12 字)。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 15 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2.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3.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4.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5.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二、问题探究问题 1:奥斯维辛是什么地方?问题 2:二战期间,犹太民族遭遇了怎样的灾难?问题 3: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并思考,作者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哪里?问题 4: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 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问题 5:请同学们预习,并找出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或者不理解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每个学生写 3—5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到了什么?问题 6: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奥斯维辛有什么?为什么要写下这一篇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拓展延伸:《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几人合作试写一段颁奖词?四、目标检测(二选一):1.“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