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3、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重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学法指导: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1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 小赋:以抒情为主; 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整体感知: 1、生字词: 壬 戌 ( rén xū ) 之 秋 举 酒 属 ( zhǔ )客 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徘徊于斗(dǒu)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