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1页
1/8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2页
2/8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3页
3/8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鉴赏景物形象也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事物形象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寄托,二是景物作为意象营造的氛围或意境以及作者情感的寄托。常见的是咏物诗、写景诗和杂诗。 (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答案] “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鉴赏事物形象的诗,即咏物诗,如咏梅(竹、菊、桃、柳)写法往往是托物言志。一、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这首托物言志诗,塑造了怎样的早梅形象?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自我?早 梅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步骤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鉴赏方法1.明确物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