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从军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隋、唐帝国的建立,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诗歌艺术创作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唐代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统治者对各种思想采取的兼容并包态度,为作家诗人们的修养和创作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前朝诗人诗歌创作经验的丰富累积,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这些使得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在唐朝的发展盛况空前。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初唐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他的作品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了解初唐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陈子昂、杜审言、“初唐四杰”、张若虚的生平及各自的创作风格。2.品味、学习诗歌精确的炼字。3.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品读离别之情、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体味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感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思索;体验游子思归的情怀。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掌握衬托、虚实、借景抒情、因物感兴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掌握严整的对仗和跳跃式结构;能把握诗歌意境,积累 “琴瑟”“山川”“月”等典型意象蕴涵的意义。本专题学习的是初唐时期五位诗人的作品,都是“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主要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一要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学习体验来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对“自我”的思考;二是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第一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 P1一、字音识记1.淑气(shū) 2.绿 (pín)3.江渚(zhǔ) 4.鸣鸾(luán)5.槛外(jiàn) 6.画栋(dònɡ)7.牙璋(zhānɡ) 8.凤阙(què)9.金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