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时间今别离新授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作品黄遵宪,(1848--1905) 诗人。字 ,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所著有《 》、《 》、《 》等。 二、诗歌赏析 1.师问: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2.师问: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3.师问: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4.结语: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对于传统题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样“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中国是诗的过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勇于创新,在你们手上把中国的诗歌复兴。 随堂练习1.诗歌鉴赏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 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用心 爱心 专心1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 分)答: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 分)答: 2.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 字内)(5 分)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 AAAA 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