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7 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7 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我编写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7 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 1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入点,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下面,就结合本学期的教学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课堂是实施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有效的 40 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欢乐,促进学生全面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立足本班实际,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等因素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向 40 分钟要质量。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直奔教学主题。 为了提高 40 分钟的教学实效,在创设教学情景中,我力求创设简洁、明快的具有现实问题的情景,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引入新课,如在教学《钝角和锐角》时,让学生动手画任意角,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让学生给这些角分类,并说明原因,工作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2》。学生得出一种角比直角大,一种角比直角小,还有直角。根据学生的分类直接引入钝角和锐角的概念。又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电梯、飞机的螺旋桨、电风扇、推拉门、转椅、风车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分类,直接引出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教学《10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创设学生喜爱的压岁钱的学习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在情景中学习了新知。 2、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大家都极力提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新知。但在短短的 40 分钟的时间内,如何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新知的支点,让学生借助这个支点完成探究新知的过程。在教学《10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出示小明春节的压岁钱:480元,小红的压岁钱:485 元。让学生观察后发现小红的压岁钱多,小明的压岁钱少,并说明原因。在学生说明原因的过程中完成了对1000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