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和历时 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张世界各国唐人街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当前在很多国家把中国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你知道唐人的称呼与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有关吗?为什么会用唐人来代称我们中国人呢?二、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引导学生思考: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多媒体展示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及教材内容,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鉴真东渡1.多媒体展示鉴真及唐招提寺图片。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三)玄奘西行 1.史料解读: 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 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提问: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3.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答案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4.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答案提示:鉴真东渡,前后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