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教学目的① 通过实例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② 懂得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对的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③ 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处理某些实际问题.④ 通过两个重叠的三角形变换其中一种的位置,使它们展现多种不一样位置的活动,让学生从中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渐培养学生动态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复写纸、剪刀、半透明的纸、多媒体课件(几种重要片断中使用)等.教学设计问题情境1.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录像片断.片断 1:图案.注:丰富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片断 2:一幅漂亮的山水倒影画,一幅用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片断 3:教科书第 90 页的 3 幅图案.2.学生讨论:(1)从上面的片断中你有什么感受?(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某些类似例子吗?注:它反应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全等图形.图片的搜集与制作1.搜集学生讨论中的图片.2.讨论(或简介)用复写纸、手撕、剪纸、扎针眼等制作类似图形的措施.注: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1.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有人用“全等形”一词描述上面的图形,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注:对学生的不一样回答,只要合理,就予以承认.教师明晰。建立模型1.给出“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列举反例,强调定义的条件.3.提出问题“你能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吗?你是怎样构造的,与同伴交流.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阐明(学生运用自制学具理解)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叠”来阐明道理).注:通过构图,为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奠定基础.解析、应用与拓广1.学生用半透明的纸描绘教科书 91 页图 13.1-1 中的△ABC,然后按“思考题”规定在三个图中依次操作.(或播放对应的课件)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以图 13.1-1 中的两个三角形为例,简介对应边、对应角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达、读法、写法,并说出图 13.1—2、图 13.1—3 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写出相等的边和角(解释“≌”的含义和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