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 本章小结小结 1 本章概述数据是对现实生活中被调查对象详细状况的反应,它是记录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对我们的实际行动有着重大的决策作用.本章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直接指导生活,教材通过调查学生对电视节目的爱慕状况,经历了全面调查的过程,探索了抽样调查的措施,在理解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掌握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环节,最终探究了从数据谈节水的课题,感受到数据的作用,增强了节水意识. 小结 2 本章学习重难点【本章重点】理解简单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通过实例理解频数的概念,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本章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小结 3 中考透视本章内容实际应用性尤其强,中考试题中越来越多地考察了本章的题目,且分值也有上升的趋势.题目难度不是很大,一般以填空、选择形式为主,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状况也在逐渐增多.重要考察点有:(1)会搜集、整理数据,会选用合适的记录图表达不一样的问题;(2)能通过详细实际问题识别总体、个体、样本三个基本概念;(3)会用样本估计总体;(4)能对数据给出简单的分析.分值占 6~8 分.知识网络构造图专题总结及应用一、知识性专题专题 1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识别【专题解读】 普查是对总体中每个个体进行的调查,范围广、数据详细,而抽样调查范围有局限性,数据不全面.例 1 下列调查中,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做抽样调查?(1)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2)理解全国婴儿的出生率;(3)新华书店为了做好开学书本的发行工作,需理解某市的学生数;(4)某市公安局为了抓捕一名逃犯,对辖区内的旅馆进行住宿状况调查.分析 本题重要考察普查与抽样调查的识别.解:(1)适合抽样调查. (2)适合抽样调查. (3)适合普查. (4)适合普查.【解题方略】 不适宜做普查的原因一般体目前:(1)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大,工作量大;(2)调查具有破坏性.二、规律措施专题专题 2 抽样调查适合何种状况【专题解读】 当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时,应进行抽样调查,例如,为了理解某都市一天的汽车进入量,我们无法精确把握住都市的每个出入口,无法进行普查,这时,只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当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容许普查时可进行抽样调查,例如,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对一万件产品进行调查由于此调查具有破坏性,只能采用抽样调查,若采用普查,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