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 到第 13 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来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2、农业区域:(1)黄河流域:粟麦(2)长江流域:水稻3、工具、水利设施的变化4、耕作方式的变化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小农经济)时间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①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② 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影响① 小农经济,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② 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互换经济的发展;③ 由于统治者过度剥削和压迫,自耕农容易破产。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① 种植业为主,家畜喂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③男耕女织。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井田制概念(性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时间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原始社会石制、骨制、耒、耜大禹治水的传说商周青铜、耒、耜春秋战国铁器、牛耕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犁壁、铁犁牛耕推广曹渠、白渠、坎儿井(西北、特色)曹魏翻车唐曲辕犁、筒车2、井田制的内容(特点):①有公田和私田之分;②公田为贵族占有,由村社组员集体耕种;③ 私田是村社组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井田制的瓦解:①时间: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战国时期正式废除。 ②原因:铁农具的使用(重要);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4、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时间:战国时期,延续了数年。5、土地私有制的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自耕农私有土地。6、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是:土地吞并严重① 危害: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乱不安。② 处理:统治者常采用措施,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公元 485 年,北魏颁布均田令。7、租佃式土地经营方式的发展、作用:发展:→→→产生较普遍仅次于自耕农高峰 ↓ ↓ ↓ ↓ 战国 汉代宋代明清作用:①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身份地位提高; ②通过抗租、减租斗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的根据、体现、特点⑴ 根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⑵ 体现:经济区特点形成原因山东农业区,经济实力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山西江南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与山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