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 命题(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说句与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2、过程与措施: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复习回忆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做命题?2.思考、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1)若直线 a∥b,则直线 a 与直线 b 没有公共点 .(2)2+4=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 x2=1,则 x=1.(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3.讨论、判断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说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种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4.抽象、归纳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体现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说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说句.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种数学命题的例子. 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与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5.练习、深化判断下列语句与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 a 是素数,则是 a 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2. (6)x>15.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处理,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种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说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均不是命题.解略。引申:此前,同学们学习了诸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与否是命题?同学们可否举出某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过渡:同学们都懂得,一种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