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表达课程新理念时,“体验”几乎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体验”之于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家杜威有一个基本观点:“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观察、思考当前阅读教学中大量存在的或以老师体验、教参结论粗暴替代学生体验,或孤立、机械训练语言漠视学生体验的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学生主体的阅读体验更应成为阅读教学的立足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激活、开掘、完善并提升阅读主体独特深刻、富有价值的体验,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正途和重要任务。 首先,从文本的特点看,特别是文学作品,必定是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独特的体验而诉之于语言文字的结晶。为主体在阅读活动中的体验提供了客观可能,同时也提出了必定要求。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来体验体验的过程。 其次,从阅读活动这一特别行为来看,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阅读主全对文本的动力反应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与阅读对象(文本)的对话和沟通,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以达到构建“新我”的制造性活动。在这过程中,阅读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将自身原有的心理结构图式投放进文本的结构图式,在体验和感情文本的思想情感的同时也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阅读活动中主体丰富、独特体验存在的客观性,也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激活动家、开掘、完善、提升这一动力资源(主体体验)的迫切要求。 再次,从文本教育功能产生意义的角度来观察,作品的教育意义往往是隐蔽的,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体验才能被激活而得以彰显。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文本客观隐藏的教育功能,在未被阅读主体感受、体验之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阿 Q正传》等其客观存在的巨大的教育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无法感受体验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立足于学生的阅读体验,并激活、开掘、提升这种体验,才能真正地实现对学生高度尊重的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地让学生参加知识的生产过程,从而产生对阅读活动的热爱,并且达到:立足自己的体验“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苏联·鲁巴金语)的良好阅读效果。 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本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效果甚好,现简述如下: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活感受、体验 1、音乐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极力创设唤起感受、体验的轻松氛围,使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发挥学生所有的敏感和禀赋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