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德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提倡“德育为先”,自觉地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积极促进有效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积极响应国家的人才战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们最为迫切的历史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一书共有十五个章节。第一章是传统文化教育总论;第二章列举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读经问题;第三章概括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意义;第四章讲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术意义;第五章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第六章讲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第七章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乱象与问题;第八章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建设;第九章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与教材建设;第十章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与老师的关系;第十一章回答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经典的问题;第十二章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世俗的关系;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与蒙学;第十四章分析了传统启蒙教育的借鉴意义;第十五章论述了传统书院的现代价值。该书提倡既要重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德育工作的相关依据或范本,利用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又要注重对人性的培育,构建良好的心灵氛围。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的理论与认识,可以为现代德育工作提供借鉴。而践履我国优良传统,则可为现行德育工作提供具体的工作方法与途径。我国传统著作中就有关于教育思想方面的论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讲的是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育。政治好,百姓会惧怕,教育好,百姓才会爱戴,突出了教化的重要性。书中还强调“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教化百姓,要注重道德的感染,用礼节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与思想观念。 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得到普及,教育人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理解,培育人们的忠悌孝义,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相符合的道德理念,使人们清楚明了人伦与孝悌,从而达到整个社会以礼为重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一书全面系统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对于青少年来说,不能仅仅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而应该积极接受道德的教化。有才能却无德行,不是我国现行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相反,德才兼备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一书中涉及的很多教育理念与我国科教兴国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科教兴国提倡以教育为中心,通过教育促进我国国民素养的整体提升,实现科学技术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