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老师个人经验总结 那么,怎样为后进生营造一方良好的精神家园呢? 一、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信息社会,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老师只有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理解、信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温暖后进生灰冷的心灵,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育起良好的行为习惯。简言之,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进展出发,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制造者。这就需要老师将感情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与之同呼吸,共悲欢,再度品味求知的艰辛和幸福。学生感受到老师平等待人的民主风气,更激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师生之间的所谓尊卑之别自然冰消雪融,作为老师之天敌的感情疏离与心理对峙就失去了产生的土壤,后进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再有自卑感和孤独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转变角色,关怀爱护,正确引导。 正确对待后进生,是做好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的基础。在此,我提倡转变角色,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后进生。不要总以为后进生已是朽木不可雕,不要对后进生失去信心,不要总把后进生看成是坏材料。只有坚持用全面进展的观点认识和看待后进生:既要看到他们相对落后的一面,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信任后进生身上蕴藏着可以成功进展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可以赶上先进的行列。面对后进生,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作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我实行和后进生交朋友谈心的方式,和他们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在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真正站在关怀后进生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增加认同感,使得后进生放下包袱,倾吐真言,从而全面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找出原委,并对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鼓舞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在沟通和沟通中,不断肯定后进生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这样在不断沟通中,后进生就会从教育者那里吸取力量,不断进步。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结合,共同为后进生做好后盾工作。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怀和讽刺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