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文秘 114 原创投稿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我校发扬“厚德、笃学”的校训,秉承“培育健全人格,构建和谐校园,打造玉门品牌初中”的办学目标,完善“以德立校,以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继续推进“重德求智、务实创新”的校风建设和“勤学善思、明理诚信”的学风建设,以课题研讨为龙头,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在学生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美德摒弃陋习,以实际行动塑造“文明人”、创建“文明校”。经过我们多年的积极实践,使我们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从经验型转变为理论型,从随意性转变为计划性,从盲目性转变为科学性,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提高了德育水平,增强了德育实效,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一、社会背景分析: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比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作案成员比例不断增大,呈现低龄化、智能化、团体化特征,这种现象正在由城市向农村蔓延,一些农村的在校初中学生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盗窃、抢劫财物,危害社会,人民群众社会反响强烈。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农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而随着青春期年龄的提前,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进入生理、心理躁动、活跃的青春期危机的关键年龄阶段。因此,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一部分学生的懒惰、任性、自私行为便露无遗。对待学习缺乏上进心和进取意识;生活中,目无尊长、不诚信、不注重节俭、不讲卫生,甚至极易走向极端,导致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他人行为的发生。总结一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可分为 7 个方面:一是偷窃,以偷自行车为主,兼及其它财物,销脏换钱以供抽烟、酗酒、上网、赌博之用。二是抢夺、抢劫财物,同时对受害人加以伤害,主要目标是妇女和少年儿童。三是效仿黑社会犯罪团伙,或讲所谓江湖义气,为“铁哥们、铁姐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