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设计片段探究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师:男孩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女孩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想一想,哪杯水更甜?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生1:我认为男孩的水甜,因为男孩用的水少。生2:我认为女孩的水甜,因为女孩用的蜂蜜多。生3:我认为这两杯水一样甜,但说不清具体原因。师:究竟谁说得对呢?你能不能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想办法解决呢?小组内交流讨论,算一算。(学生交流、讨论)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男孩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3∶12===1∶4;女孩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4∶16===1∶4。这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都是1∶4,所以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两杯水一样甜。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利用比与除法的关系,男孩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3∶12=3÷12=0.25;女孩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是4∶16=4÷16=0.25,所以两杯水一样甜。师:比较的结果是两杯水一样甜,你觉得哪种方法合适?生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合适,它是利用比与分数的关系,先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最后将最简分数改写成比。生2:我也认为第一种方法合适,因为最后的结果还是比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师:你们说得真好!在分数中,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约成最简分数,那么在比中你认为应该叫作什么呢?生:最简比。师:我们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整数比叫作最简整数比。你能举出几个最简整数比的例子吗?生1:6∶7或5∶9。生2:2∶11或7∶13。生3:3∶11或5∶17。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最简整数比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师:请同学们看题(出示教材72页化简比),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每组中两个数的特点,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生1:第一组24∶42是两个整数的比,我们先把这个比化成分数的形式,即,然后进行约分,约成最简分数为,最后改写成比的形式是4∶7。生2:24∶42是两个整数的比,先把比改写成除法算式,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6,所得结果是,化成比的形式是4∶7。生3:第二组∶是两个分数的比,我先把它改写成除法的形式,即÷,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化成比的形式。生4:我要说的也是第二组∶,我们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把分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把整数比化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化成比的形式。生5:0.7∶0.8是两个小数的比,首先把比改写成小数除法,即0.7÷0.8,然后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它化成整数比为7∶8,最后看是不是最简整数比。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有的小组利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来化简,有的小组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你能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汇报。生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的大小不变。生2:我认为应该加一个条件,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也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它们都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师: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如25∶40=(25÷5)∶(40÷5)=5∶8。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化简比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最终表现形式是一致的,都是化成最简整数比,那么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呢?生1:化简比的方法很多。生2:求比值只能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出结果。师:化简比的方法有很多,但结果必须是两个数的比,而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其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赏析: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片段中教师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思考,从而明确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