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现状与就业前景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作为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状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从完全健康到疾病一般要经历一个不断发生和进展的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健康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包括 3 个步骤,分别是个体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真正做到三级预防,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一、中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人口学特征的变化 我国人口特征不仅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步入老龄化社会,更有着人口老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人口老龄化的地区进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进展的承受力的特有特点。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阶段,国民人均生产总值至少在 5000 美元左右;而在我国 20 世纪末成为老年型国家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 1000 美元[1]。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犹如穷人得了富贵病,困难可想而知。 2、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 2024 年,中国前 10 名主要死因中,心脑血管病、慢性堵塞性肺部疾病及恶性肿瘤 3 种慢性病居 DALYs(慢性病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的前 3 位。2024 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 3 大行为危险因素[2]。 3、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 多项调查讨论表明:人口老年化、疾病结构变化与医疗需求、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据统计,过去 10 年,我国门诊和住院费由1363 亿元增加到 5838 亿元,其中 30%归因于老年医疗费用的增长。老年人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由 1993 年的 164 亿增加到 2024年的 1487 亿,占总费用的比重由 12%上升到 26%[3]。 4、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 自 1998 年我国改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至今,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与 1993 年相比,社会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下降了 60%。新制度难于发挥应有的医疗保障作用,下岗和失业人员、待业人员、老年人、儿童等脆弱群体更是游离在社会医疗保险之外。健康保障制度改变的直接结果,是卫生费用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居民个人。有数字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