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重要知识点汇编 儒林外史知识点整理|语文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披露了当时吏治的腐败。下面是我整理的儒林外史重要知识点汇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节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自称秦淮寓客,因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生于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少聪敏,习举业,成秀才,十四岁到赣榆县父亲任所,随侍左右。22 岁父亲辞官,次年(1723)父亲病死。各房为家产纷争不已。吴敬梓不善生计,所分得之钱财,很快挥霍一空,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 33 岁变卖全椒的祖产移家南京,开始卖文生涯。 乾隆十九年(1754)10 月 28 日,在扬州与朋友欢聚后,溘然而逝。 涂殡匆匆谁料理,可怜犹剩典衣钱! 《儒林外史》所叙故事、人物,假托为明代成化、万历时期,实则反映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 金和《儒林外史跋》:书中之庄征君(庄尚志,字绍光)者程绵庄,马纯上者冯粹中,迟衡山者樊南仲,武正字(武书)者程文也。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雍乾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 人物原型:多为雍正、乾隆时期的人物。 第二节 封建未世的儒林群相 明清文士醉心科举,士风败坏,世风日下。吴敬梓痛感科举制度对文人之毒害,根据所见所闻创作《儒林外史》。 第一回,隐括全书、提纲挈领:王冕得知朱元璋制订八股取士制度时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他预言:一代文人有厄。作品肯定了王冕鄙弃科举、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人生道路。 主要内容:批判科举制度、追求理想人生。 一、批判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腐蚀毒害 1.儒生形象 a.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 首先集中力量叙述周进与范进这两个穷儒生的科场历,揭示科举制度如何以巨大的力量引诱、摧残读书人的心灵。 周进头撞号板 范进中举发疯 b.沉迷于八股和封建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马纯上、王玉辉、鲁小姐。 马纯上为举业空耗终生,反而一再热心宣扬科举,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结果成为麻木愚味,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的人。展示一个被科举制度异化的读书人的迂腐灵魂。 王玉辉深刻地反映了良心与礼教之冲突(鲁迅语),封建礼教对其灵魂之腐蚀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