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目标1. 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2.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1. 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 PPT。2. 学生搜集被淘汰或变革的风俗等资料。教学课时:3 课时第 3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许多的风俗被我们继续传承,但也有一些风俗被人们所淘汰。有的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也对有些风俗进行了变革。你的家乡,你知道有哪些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或变革的呢?生:自由回答师:对啊,比如,我们四川就会根据自身的文化发展变革了许多的风俗,尤其是纳溪盛产茶叶,便发展了“采茶节”。像这样变革的风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风俗的演变。2. 揭示课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之风俗的演变二、新知探究。(一)小调查1. 课前小调查:请你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2.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汇报自己的小调查。小调查风俗的名称调查的途径风俗的主要活动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可能的替代性活动3.每个小组选择 1 名同学的调查表在全班交流展示。4.师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比如我们纳溪的“搬打狮子”民俗,由于表演的危险性较大,及传承的人极少,所以可能遭到淘汰或者变革,可能替代它的便是一些简单的舞龙舞狮的活动。(二)辩一辩1. 师: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但是对另外一些风俗的保留与否,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放鞭炮,有的人觉得应该延续,而有的人却认为应该淘汰。观点 1:放鞭炮会引起火灾,每年都会让很多人因此受伤、致残甚至丧命。放鞭炮还会污染环境,鞭炮中的火药在燃放过程中,会放出许多有害物质,而且放鞭炮噪音很大,因此要禁止燃放。观点 2: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喜事时的重要习俗。在过年时,不放鞭炮就没有过年的氛围,而且放鞭炮还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比如过年放鞭炮,是期吩新的一年能平安。2. 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支持观点 1 的为正方,支持观点 2 的为反方,进行辩论。3. 老师根据学生的辩论情况进行总结。当今社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