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相关知识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朝。因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另有“诗馀”“乐府”“琴趣”“乐章”等称谓。初期的词作都是根据曲调填写,所以称:倚声填词。但南宋以后逐渐脱离了音乐自成一种文学体裁,金元以后人们都是依谱填词。曲子词发生之际原为燕乐,“燕”通“宴”,即酒宴间流行的音乐用来助兴,演奏和歌唱者都是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和歌妓等。且燕乐曲调多是由唐时西域流入,部分改为汉名。一、词的派别盛行于宋代的词多以艳情描写为主,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雅之风貌也就成了宋词发展的潮向。从零星的努力到流派的形成,逐渐出现了三大派别:婉约派、豪放派、花间派。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是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花间词人的作品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艺风尚里产生的。陆游《花间集跋》说:“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是对他们的反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针见血的批评。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堆砌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也更空虚。在艺术上他们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花间词人这种作风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一股浊流,一直影响到清代的常州词派。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