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酸雨:是指 pH 值小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酸雨破坏森林、土壤、水生生态、建筑、呼吸道和皮肤。2、臭氧层耗竭:臭氧 03是微量气体,存在于 20—25 公里高的平流层高空。保护生命、调节气候,极为重要。在氟利昂、NO*的作用下,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4、荒漠化: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造成荒漠化的原因,包含“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原因;二是荒漠化的范围,“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三是表现形式,“土地退化”。也就是说所谓荒漠化包括非沙漠环境向沙漠环境或类似沙漠环境的转移,也包括沙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6、清洁能源: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称作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氢能等。7、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或有用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8、PM10(particuIatematter):小于 10 微米的细微颗粒物成为 PM10,该类颗粒能通过鼻和嘴进入人体呼吸道(故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记作 PM10);9、PM2.5(particuIatematter)有效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细微颗粒物成为 PM2.5,该类颗粒会进入支气管、肺甚至肺泡、血液系统,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PM10 和 PM2.5控制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重要指标。10、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大时间跨度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趋势,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过多的排放造成的。11>温室效应:大气中 co2、CH4、O3、氧化亚氮和氯氟烃(氟利昂)等痕量气体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称为“温室效应”。这些温室气体极易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高度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CO2等将红外辐射大量截留,导致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的适量存在是维持地表温度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前提,只是近一个世纪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