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进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 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 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 1:9,但有的县粮经比 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 20XX 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 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仅占 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 15%,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常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市除金乡大蒜外,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比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孝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阔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