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青教高〔2018〕3号)和《青海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方案》(青大校教字〔2017〕31号)等文件精神,围绕审核评估专家组提出的反馈意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以巩固评建成果,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方向,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与整改目标(一)指导思想依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与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围绕审核评估“五个度”、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教学条件、国际交流等方面探寻突破方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确立新目标,取得新成效,整体办学实力显著提升。(二)整改目标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以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为契机,把整改工作与学校的内涵发展结合起来,把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结合起来,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注重整改工作的整体性、长效性和实效性。通过整改,巩固和扩大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成果,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二、整改工作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一)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俞红贤王光谦副组长:李丽荣赵之重李占全崔森曲江尚玛任延明王晓英成员:全校各单位党政一把手职责:全面统筹、规划和指导整改工作,研究决定评估整改工作的重大事项,审议整改工作方案和整改工作报告。(二)整改工作办公室主任:赵常丽成员:教务处、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职责:整改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整改工作的协调、落实与督查;对整改项目实行过程监控、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向教育部评估中心提交整改工作报告。三、整改工作任务与责任单位(一)定位与目标1.学科专业布局专家意见:专业设置存在同质化现象,专业的雷同性较高,相近、相似专业分别归属不同学院,学校应尽快完成院、系和专业布局的调整;学科体系不太完善,特别是数理基础学科和人文社科学科极其薄弱,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发展后劲产生不利影响;优势专业主要集中在农学类、医学类和部分工科类领域,部分专业建设水平相对落后,还需持续建设并加大投入。整改措施:(1)全面梳理学校学科专业布局,本着“激发学科发展活力,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增强资源配置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出台《青海大学学科专业优化布局与院系调整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学科专业优化布局与院系结构调整工作。(2)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设置与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加强传统优势专业建设力度,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分类指导,建立学科多元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增加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投入,实现全校人、财、物等资源在专业建设中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组织人事部协同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各教学单位(二)师资队伍2.师资资源配置专家意见:学校部分专业师生比过高,师资配置不均衡,存在各专业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部分专业师资短缺严重,缺乏一流师资及中青年拔尖人才,同时师资配备的增速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专任教师队伍中学历结构不合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较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教育部生师比350:1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素质教育教师紧缺;工科的整体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和教育部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专业人员多,职称结构好,但科研人员参与本科教育教学较少,科研反哺教学作用发挥不够。整改措施:(1)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建立人才分类引进机制,坚持合理制定教师编制管理和引才计划,增加对口支援高校定向委托培养博士的名额,建立专项资金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年均引进培养博士50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