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积累作文材料(人教版高三教师随笔) 学生作文内容不够充实,原因之一是材料贫乏。就应试的议论文而言,就是论据缺乏。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各位各有高招。而我想的是何不回归教材,积累作文材料。或曰积累论据。 高中作文六册书,论据非常丰富。可是自己感觉用得还不够。其实还有六本读本,个人能力有限,未作思考。有待能者的努力。 先谈一个狭隘的观点:鉴于某些论据材料被学生在应试作文中滥用,个人建议学生禁用以下论据人物:屈原、项羽、刘邦、韩信、司马迁、嵇康、李白、杜甫、居里夫人、海伦等。 这些论据人物使用频率过分的高了。 下面就如何回归课本为应试作文准备材料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六册课本,作文教材其实很丰富。 (一)人物:论据数量多,许多人物还没有被挖掘或挖掘得不够深,理解得不够全面。 (二)作品:六册书,每册书粗算 24 篇文章,144 篇,其实不止,比如某些单元诗歌量大。 (三)思想:因为人物多,时空跨度大,历史纵深宽广,思想如百花纷呈,美不胜收。 (四)感情。作家作品都是人物与时代、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自己冲突的结果,所以感情也如山阴道上的风景,让人应接不暇。 二、人物——作家一百多位作者皆名人名家,都是时代的精英,经历过历史淘洗,留下的人中极品,价值巨大。 包含古今中外,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各具个性,各有所长,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鲜明的社会、历史的烙印。就于我们积累材料而言,确实是足够的多。 三、对待这样的宝藏,自然要调兵遣将为我所用。 (一)知人善用 这个知首先是教师知。学生老用司马迁,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师总是提司马迁。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学生的贫乏映射出老师的贫乏。 因此,首先要教师深知、熟知咱们课本中的这些作家。当然,这也需要一个研究理解过程,但我们不妨一年选几个来作深入探究,先在自己脑子里把这几个人物磨熟、磨透。这样积累下来,每届学生都知道属于这届学生的论据人物,如此,每年作文,自然论据人物就不同了。 各个学校的各个老师个性不同,研究兴趣不一样,那么反射到咱们贵阳学生那里,作文材料也就个性纷呈了。虽然这个个性是为应试而准备。 至于知什么,我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见识,我就不必多罗嗦,大体上,人物的时代特征、思想感情特征、冲突特征,了解研究到一定程度,应该可以满足学生的作文要求了。 (二)用旧换新 课本中的作家,几乎就是旧人,或许仍活在新时代,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