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 【摘 要】 本文以《荷塘月色》这篇传统课文的教学为例,结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讨论了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的三大变革:1.从追求讲什么,到追求不讲什么——反向探求教什么;2.从用理论检验言语,到学言语用言语悟理论——实践探求怎么学;3.从默默接受,隐形思维与感悟,到用听、说、读、写、唱、表演、活动等,显形思维和感悟--全身心探求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思路 反向探求 实践探求 全身心探求 在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正在形成:从科学主义的精细处理到和人文主义的机智探索相平衡,以人为本成为基本趋势。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方向,已经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语文,应该从科学主义的精细肢解走向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所谓新语文,也就是人文主义的智慧之花。 一、 追求讲什么,到追求不讲什么 ——反向探求教什么 我们看一篇具体的课文《荷塘月色》。这是必选的传统课文。 传统的讲法是: 一、 背景介绍。 二、 分段解析具体内容(若是文言文要逐字逐句地解析),归纳段义。如果段落较长,则分成若干层次进一步肢解。 三、 结合各段落,构成意义更为明晰的意义板块,然后整合几个板块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四、 布置作业,巩固扩展。 根据这一讲法,《荷塘月色》可以解析为: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文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宁肯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文章写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作者心里非常苦闷。 文章分为 12 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意义段。1-3 自然段为第一段,写作者郁闷散心来到荷塘边;4-6 自然段为第二段,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余下为第三段,写作者由荷塘想到江南,不知不觉中回到家门口。第二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四自然段为第一层,描写月色下的荷塘,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第五自然段为第二层,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第六自然段为第三层,描写荷塘的四周。在意义段分析过程中解决字词句问题。文章通过描写荷塘月色,展现无比优雅、朦胧、幽静的自然之美,同时借景寓情,透露出内心的不平静。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善于运用比喻(尤其是通感式比喻)和拟人修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