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课时使用时间长恨歌新授22012、10学习目标1、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掌握借景抒情、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陆游,字 ,号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诗人。诗作今存 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 诗稿》、《 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 年),此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二、解释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思考与探究】1、诗题解读2、诗人“书”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教学设计用心 爱心 专心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AB. C. 4、《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5、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比较阅读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书愤》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有哪些异同。 (提示)1、社会背景:用心 爱心 专心22、作者经历: 3、主要意象: 4、个人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