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教育与公共精神 读《曹刿论战》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

高中语文 教育与公共精神 读《曹刿论战》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_第1页
1/1
教育与公共精神——读《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学的一篇文言文,当时是抱着一种接受的心态去读的没有领会到其深层含义。站在讲台上后,忽然有一天,讲到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句话的时候,灵光一闪,曹刿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公共知识分子吗? 不管史书上怎么评价曹刿,单凭论战这件事,他身上的公共精神就值得推崇。所谓公共精神,指的就是能够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的精神。中国不乏这类公共知识分子北宋理学家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其实就是一种公共精神,尽管带有比较浓重的政治色彩。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也是一种朴素的公共精神。当曹刿提出来请求觐见国王时,有人劝他说:“这是当官的人应该谋划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当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够谋划长远的事情”。很显然,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心中牵怀社稷,这就是公共精神,而劝他的同乡,只不过是犬儒主义的奉行者罢了。 熊培云写了一本书叫做《重新发现社会》,在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国家逐步退出,社会逐步推进的过程。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犬儒主义的明哲保身者,不仅会带来社会的逐步退出,还会导致执政者肆意而为。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当我们教育学生谨小慎微、亦步亦趋地遵守那些细小的纪律与规范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教会他们缺乏锐气;当我们逐步认同学生应该成为一名平凡的普通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充当了犬儒主义的理论先锋?当我们要求学生追求自己平凡的幸福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教会了他们人情世故? 其实,我是充满矛盾与困惑的,我觉得,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权利就是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幸福的权利。在班上,我不止一次地谈到了这种“幸福本位”的理念,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剥夺他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任何人也没有资格要求别人牺牲自己的幸福权利。追求幸福与犬儒主义,两者是不是有先天的理念相同之处呢?在读《重新发现社会》的时候我也隐隐觉察到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困惑,一方面,作者呼唤具有担当意识的公共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作者又无比坚定地肯定了个人自由与个人权利,可是当个人幸福与公共精神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又该作何选择呢? 有个初中的小孩天真而又睿智地问道:“曹刿是一个普通百姓,他怎么就可以随便觐见国王呢?”这就涉及到个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小孩子的一句话其实隐含着很多东西。例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教育与公共精神 读《曹刿论战》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