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庖丁巧解牛12师说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庖丁巧解牛12师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庖丁巧解牛12师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庖丁巧解牛12师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3/3
庖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师说”,说说从师的道理。“说”就是“议”的意思,因此,“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但“说”也有变体,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大多数文字都是叙捕蛇者之言,只在最后才“说”,引出作者的一段议论。而《马说》则是夹叙夹议,属寓言体。本文《师说》,是“说”的正体,意思是说说“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抨击时弊,提倡从师。 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是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第一人。你想走得离他更近吗?请仔细揣摩下面这些反映韩愈文学主张的语段:1.愈之所志于古者,不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答李秀才书》)2.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哀辞后》)3.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苟行事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富于文学也。(《送陈秀才彤序》)4.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唯其是尔。(《答刘正夫书》)5.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6.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荆潭唱和诗序》) 背景纵览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向他请教的青年愈来愈多,他对青年们非常热情,奖励有加。韩愈这样不断地同青年后学交往,给他们奖励和指示,这是魏晋以后所没有的现象,当然要引起人们的奇怪,以至纷纷议论和责难。一切向韩愈投书请益的青年便自然地被视为韩门弟子,因而韩愈“好为人师”的古怪面貌也就非常突出了。但韩愈是早有自信的,他不管人们怎样诽谤,依然大胆地回答青年们的来信。他对那些恶意中伤的诽谤,表示愤慨,也为向他请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庖丁巧解牛12师说 新人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