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1页
1/10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2页
2/10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3页
3/10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一、字音识记1.拂曙(shǔ) 2.宫阙(què) 3.倚楼(yǐ)4.篱菊(lí) 5.渚莲(zhǔ) 6.鲈鱼(lú) 7.槲叶(hú) 8.枳花(zhǐ) 9.驿墙(yì)二、词语释义1.云物凄凉拂曙流:云物,天上飘拂的云雾。拂曙,拂晓。2.汉家宫阙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3.残星几点雁横塞:越过关塞。4.紫艳半开篱菊静:艳丽的紫色。5.红衣落尽渚莲愁:红衣,红色的莲花瓣。渚莲,水中洲渚上长的莲。6.晨起动征铎:系在车马上的铃。7.凫雁满回塘:曲折回环的池塘。三、名句背诵1.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对应学生用书 P48长安晚秋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纯熟,颇多佳句。有《渭南诗集》。二、相关背景赵嘏在当时颇有诗名。与诗人杜牧交好,其诗《长安晚秋》是诗人居住在长安,在一个深秋的拂晓,登高而望所写。眼前的景象迷蒙而壮阔,思乡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中显得格外强烈,其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被杜牧赞赏,称其为“赵倚偻”。三、内容提要这首七律,写诗人望中的见闻,通过特定环境中的秋景描写,反映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四、写法借鉴1.巧用典故,表达感情“紫艳半开篱菊静”借陶渊明爱菊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之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后又用春秋时期钟仪“戴南冠学楚囚”之事,表明自己留居在长安已毫无价值,还不如尽快归隐。2.寓情于景,意境高远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时节的寻常事物,然而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3.借景抒怀,展现品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末句,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重点揣摩1.《长安晚秋》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凄凉,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