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第二板块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第二板块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1页
1/10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第二板块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2页
2/10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第二板块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_第3页
3/10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字音识记1.黄金缕(lǚ) 2.蓦然(mò)3.阑珊(lán) 4.强说愁(qiǎnɡ) 二、词语释义1.宝马雕车香满路:装饰华丽的车马 2.笑语盈盈暗香去:仪态美好的样子3.众里寻他千百度:千百遍4.蓦然回首:突然5.灯火阑珊处:零落稀少6.爱上层楼:高楼三、名句背诵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6.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对应学生用书 P100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仍坚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趋炎附势,不肯与主和派人物同流合污。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大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编在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里,甲集编于淳熙十五年(1188),可知这词必作于淳熙十五年之前。淳熙十五年,作者四十九岁,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六七年了。词中所谓的“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时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二、内容提要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元宵节、灯节。词中通过元夕节对“她”的追寻,寄托了词人虽然仕途失意,却是宁固其穷、不改其节的情操,表现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不改其志的美好品德。三、写法借鉴1.反衬手法的运用词中以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用一群笑语盈盈的观灯者,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词人不随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2.比喻、借代手法的运用比喻:“花千树”——将元宵节的焰火比作千万棵花团锦簇的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东风吹落的满天星雨;“玉壶”——比喻月亮。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3.想像、夸张手法的运用作者使用想像和夸张手法,使词作具有浪漫色彩,词藻华丽,笔调委婉,意境优美。重点揣摩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前一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花千树”,后一句把漫天的烟花比作如雨点般落下的星星。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2.词人对“那人”的追求,表达了他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作者写对“那人”的追求,表现作者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第二板块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