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客至一、字音识记1.万壑(hè) 2.青冢(zhǒnɡ)3.环珮(pèi) 4.琵琶(pí)(pá) 5.飧(sūn) 6.旧醅(pēi)二、词语释义1.危樯独夜舟:高高的桅杆2.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3.名岂文章著:显著4.生长明妃尚有村:即王昭君5.一去紫台连朔漠:即紫宫,皇宫;北方沙漠之地6.独留青冢向黄昏:即昭君墓7.画图省识春风面:略识8.花径不曾缘客扫:开满花的小路9.蓬门今始为君开:蓬草做成的门,意思是房子简陋10.盘飧市远无兼味:熟食11.樽酒家贫只旧醅:未过滤的酒12.隔篱呼取尽余杯:叫过来三、名句背诵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4.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对应学生用书 P30旅夜书怀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 “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靠朋友严武接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在成都无所依靠,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经过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时,他写了这首诗。二、内容提要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孤独、凄冷、绝望的境界,抒发了诗人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悲愤心情。三、写法借鉴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个字上,其余全属烘托。第一、二句展示了诗人的境况,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適、严武等又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含在这景物描写之中。2.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第五、六句写出了诗人极度愤慨之情。第五句说明作者志向未申,反而因文章而扬名;第六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末尾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触景生情,以景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束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只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和凄怆之情。重点揣摩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作者通过写月夜江中行舟的所见所感,营造了一幅凄冷、悲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困苦、孤寂之情。2.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诗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