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中优秀最令人敬仰的一个。他识大体,顾大局,兢兢业业,因公废私,仁而好士,不耻下交,扭转乾坤,名冠诸侯,身上透着英豪之气。 信陵君门下也有食客三千。他养食客,不像其他三位公子那样图好士之名,某一己之私,而是为国招贤,为公纳士,意在效力天下。 信陵君大才大德,大智大勇,大仁大义,是在风云变幻中挺立潮头的人物。窃符救赵证明了他气象非凡。其实,在这场历史大剧中,最能反映信陵君远大政治眼光的是他以博大的胸怀、超人的智慧和非常的气魄,发现并依靠了两位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一个是窃符救赵的导演,另一个则担任了不可或确的角色。 这两个身份低微的人物一个叫侯赢,一个叫朱亥。侯赢家境贫寒,年已七十还隐于民间,是魏都大梁东门的看门老头。大梁人进进出出,上至王公贵戚,下至平民百姓,谁把一个看门老头放在眼里?只有信陵君有慧眼,发现了这个人才!老头却很倔,也很清高,他推辞说,我修养品德坚持操守都几十年了,总不能因为看守城门家境贫寒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吧。正所谓君子爱德,小人爱财,仅凭老汉守志拒礼这一举动,心如明镜的公子就能看出侯先生是个超凡托俗的人。 他虽抱关守门,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系天下安危,胸有百万之兵。他与信陵君,一个潜龙在渊,一个慧眼识才;一个待机而发,一个唯才是用;一个足智多谋,一个果决善断,加之如姬的知恩图报与朱亥的心狠手辣,一个窃符救赵的弥天奇谋,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给历史留下了一段奇闻,一个悲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感叹与遥想。 信陵君干完窃符救赵这件大事,自感魏王定然盛怒,于是托付一位将军把魏军带回,自己留在了赵国。此时,赵国把他视为救星,无不感恩戴德,钦敬有加,赵孝王与平原君商量,以五城相送。盛名之下,魏公子有点飘飘然,特别是得知赵王将封五城。门客有人劝公子说,“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并且说,你假传魏王的军令,夺了晋鄙的军权却秦救赵,于赵有功,于魏就是不忠了,你还居功自傲,窃以为不可取。信陵君真是从善如流,闻过即改,深为一时的失态而自感形秽。于是,当赵王执主人之礼盛情公子赴宴的 时候,他便谢过赵王的好意不从主人示意的西阶走,而 是侧身谦让,从东阶上殿,并“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公子的坦荡与高洁,可见一斑。 信陵君死得比较悲这为后人所扼腕。一个满腹...